最新消息

  • 免疫療法系列報導:GTP實驗室治癌不是一個醫生的事 2023-05-20

    2018年9月6日,台灣「衛福部」正式宣布,自體六項細胞治療技術即日起納管開放。其中最受產業關注的抗癌領域,自體細胞治療範圍大鬆綁等於宣告了細胞治療已跨越「儲存」時代,正式進入所謂專業技術的「戰國時代」。

    在這個領域,比拼的將不只是醫生的醫術,各個培養細胞的上游生技公司也都要進入淘汰賽,以專業技術決定每一輪的出線機會。

    台灣生技界佈局細胞療法多年,但多數是由生技公司已建構好的GTP實驗室(也就是所謂人體細胞組織優良操作規範實驗室)直接與各大醫學中心洽談合作。生技公司扮演上游製造培養細胞廠的角色,醫院則負責治療。

    不過,中國醫藥大學因為走得很前面,一切都由學校和醫院主導。

    GTP實驗室是免疫療法當中最重要的一環,目前全台灣粗估有 16 間,光是中國醫藥大學就有2間被最高標準認證合格。

    看好這波生物科技與新藥開發的未來潛力,中國醫藥大學率先於2016年選擇最接近基礎醫學大樓和藥園間的立夫醫療大樓七樓,設置抗癌決勝關鍵的 GTP實驗室。

    中國醫藥大學的細胞治療轉譯中心除了可以進行細胞儲存之外,有關免疫細胞的研發與製作都在這個細胞產品工廠的實驗室里進行。

    要進去這個高規格的 GTP實驗室,第一件事就是要把自己的防護做到最好,參照更衣流程圖,先穿鞋套,再戴頭套、口罩、手套,最後穿無菌衣,著裝完畢才可進入準備室。

    GTP實驗室嚴格採取人物分流,東西透過傳遞箱,而人單向前進,而且必須等到前一扇門徹底關閉之後,才可以打開下一扇門,一扇扇門猶如重重關卡。另外,需要特別防護的地方還會加裝一道不鏽鋼門檻,甚至二度更衣以確保無菌。

    每一扇門都是一道保障

    一般的實驗室是通過高溫加壓滅菌,但在細胞治療的過程中,這可是大忌。因為細胞是活的,為了確保這個過程中無菌,就必須在 GTP實驗室中營造一個高效率的空氣潔淨品質,而這就必須通過特殊的空調與壓力配置實現。

    例如前一間實驗室與後一間實驗室必須達到15個壓力差以上,裡面的壓力大,就可以阻止外面不乾淨的東西跑進去,維持裡面的潔淨度。

    GPT1 是中國醫藥大學規格最高,潔淨度等級最高的實驗室,空氣主要通過頂部兩片濾網產生,所有細胞操作都會在生物安全操作櫃裡進行。

     GPT1:潔淨度最高的實驗室

    事實上,細胞的處理和培養是一個極其複雜的過程,室內做到最高規格的無菌只是第一步。為了讓細胞活在水中就需要營造與人體相符的環境,然後通過離心機一次次地將試劑替換處理,由於細胞處於活著的狀態,還必須提供它足夠的養分和資源。

    細胞處理完畢後必須送回模擬人體 37°C、二氧化碳濃度為 5% 的環境中進行細胞培養和放大。

    從看得見的環境到操作者,GTP實驗室必須接受主管機關認證驗收,給予評級。這個實驗室的建置和一般實驗室大不同,因為所謂的恆溫、恆濕、恆壓不能單靠你我熟知的空調,必須搭建特殊的冰水送回水管,讓溫度常年維持在 20-24℃,濕度則在 50%-60% 之間。

    這些都是台灣生技產業跨足免疫療法的重要建置,但要邁向商品化,仍需要大規模生產的設備。

    好的設備是實驗室的基礎

    除了GTP實驗室,中國醫藥大學還有工業等級的 GMP 實驗室。他們斥資千萬引進了全台灣第一台細胞處理隔離箱,確保免疫細胞的製作過程能夠做到最高規格的零污染。外來人員即使依照 SOP 消毒也不被允許進入,因為相較於 GTP實驗室的客制化,這裡更需要標準化的大量生產。

    儲存庫里的兩個液態氮桶,每個都可以儲存至少 4 萬支 2CC 的細胞儲存管,實驗室內專用 -80℃ 的冰箱,也各自設有實時溫度監控系統,一旦溫差過大就會發出警報。

    細胞在完成製作後會進入流式細胞儀,確認打入的細胞是需要的。每個做好的細胞產品樣本都會出現一個生物蛋白標記的數值,再經過鑑定是否為所需要的免疫細胞,一旦確認 OK,病人才能夠施打。

    整個過程耗時一個星期到一個月不等

    據了解,目前在台灣地區,台大、北醫、榮總、中國附醫等均已設有相關 GTP實驗室。「衛福部」表示,若提出申請案將可優先通過,讓有需要的民眾諮詢。

    不過 GMP 實驗室仍僅限於中部科學園區,台灣要大步邁向免疫細胞療法的全球競爭,從軟硬體方面仍需奮起直追。

    接受免疫細胞療法前一定要確保對方真的和著名的醫學中心合作,此外,如果醫生沒有在加護病房為病患打藥,基本上也可以認為是不合格的。因為 Anti-PD1 和 CAR-T 可能殺死癌細胞,也可能在身體裡形成一場免疫風暴,病患的免疫系統會遭到全面的攻擊,一不小心就可能因為水腦症死掉。

    在加護病房進行治療,可以及時監控病患的腦部、心臟等狀況,防止昏迷,並在全身反應劇烈的情況下幫忙減輕疼痛。

    一定要在正規的大醫院接受治療

    美國進行免疫細胞療法的癌症中心非常謹慎,通常不是只有一個醫生負責,而是一個跨領域團隊共同照護,分工很細,不同環節有專門的負責人一起開會。

    從美國安德森癌症中心(MD Anderson)回來的趙坤山醫生就分享了這個新的經驗:

    「通常診斷完後,我們會有一個治療計劃的主持人,一般是外科醫生,因為做病理切片時,第一個接觸的就是外科醫生。他會召開團隊治療方案會議,拿出診斷報告和病理報告,並安排好要做的檢查。等大家看完病理和影像後,判斷該用哪一種治療方法,達成一致後再去執行。」

    「我們會有一個團隊,把病患應該什麼時候到,住什麼地方,哪一天住院,要做哪些事都安排好,像一個行程一樣。安德森癌症中心把團隊和支持系統建立得非常好。」

    趙坤山分享安德森癌症中心的治療經驗

    與此同時,關於醫療的教育也要相應改變,現代的醫學教育越來越重視生化,因為細胞療法就是生物化學。以前生物和化學是分開的專業,現在必須相互知曉。

    不論是哪種療法,最重要的還是醫生的良心。希望亞洲能出現更多醫學院的實驗室,可以做出 CAR-T,可以挽救癌症病患。

    也希望當病患走進醫院時,看到的是一群來自不同領域的醫生,全面地告訴他該怎麼辦。希望無助的他們可以安穩地在醫院裡接受治療。